01_innovarad_yangmh_MISA_20181014_0621
2018 / 10 / 19

過去的人生,這次,我終於可以平靜面對!

 

作者:振興醫院 一般外科 楊明勳 醫師

 

 

01_innovarad_yangmh_MISA_20181014_0621

 

 

這次的新思惟論壇,標題下得真是好!「我的人生,就這樣了嗎?」

 

 

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?

 

以一個成熟的外科醫師來說,每天工作就是看診、開刀、照顧病人、開會、以及學習新知識新技術。業務內容總是大同小異,唯一的差別就是業績夠不夠旺,真的很忙的時候,就咬牙撐過去,業務量較少時,就當作是稍作休息,但是,事情永遠不會有做完的時候。

 

有時候會想,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?像我的老師們:有的親力親為開刀開到老、有的轉到行政職、有的組織團隊突破創新。然而,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?我的生涯規劃是什麼?想要一直開刀直到開不動嗎?升等教職以利轉任行政職位?組織自己的團隊(在醫院內或是出去開業)?

 

時間回到 2009 年 6 月,我結束台北榮總住院醫師的訓練。當時的想法很簡單,就是到一家規模不小的非醫學中心任職,專注於照顧病人和提升手術品質就好,不想要有必須做研究升等的壓力,我想要開心賺錢過日子就好。

 

轉眼之間,九年過去了,現實世界果真跟想像中差距很大。

 

 

第一階段:年輕的本錢

 

第一個三年,我因為醫院手術室資源不足,以及沒有專任的專科護理師支援而陷入困境,沒有固定的手術時間,難以安排病患手術,有時候必須在夜間執行重大手術;沒有專任的專科護理師,所以必須自己包辦所有病人大小事,每天最後一件事情,就是把病歷記錄完成,因為我堅持今日事、今日畢,回到家大概已經晚上 11 點,而且筋疲力竭。

 

事後回顧,當年的我能夠存活下來,完全是靠年輕的本錢、還有北榮五年精實的訓練。第一個三年末期,終於有專屬的專科護理師配合,減輕照顧病人跟書寫病歷的負擔,另一方面急診室人力缺乏,在急診室主任盛邀之下,我也到急診室值第一線班,一方面磨練看病人的技巧,一方面可以快速大量累積自己門診的病人。

 

 

第二階段:增加能見度,專心致力的發展技術。

 

隨著對急診第一線的業務越發熟稔,急診室人力缺口擴大,還有我依然沒有固定時間安排常規手術,外科業務仍然是以急診手術為大宗,第二個三年我轉型為急診室一般外科醫師,六成的外科業務,配合四成的急診業務,工作時數依然過長。

 

然而相較於之前,只依靠急診手術為主要收入的不穩定性,急診固定薪資配合外科急診手術的結果,出乎意料之外,業績衝上新高而且穩定,就好像是不同的資產配置所帶來的效果。

 

但是我終究是一個一般外科醫師,這樣的配置短時間可以衝高業績、增加病人,卻無暇再精進外科手術技巧,實非長久之計。我也要感謝我的太太邱子軒,一再的提醒我不要過度依賴急診室值班收入,而是設法穩定增加自己的外科門診選擇性手術,才能夠事半功倍。

 

於是,開始參加蔡校長新思惟的課程,也嘗試多參加學會活動和投稿,增加自己的能見度。第二個三年末期,終於擁有固定開刀時間,能夠將門診病人手術按照自己的步調安排,再加上急診室人力缺口逐漸補足,我也逐漸淡出急診室支援的行列,專心致力於發展一般外科。

 

 

第三階段:連本帶利討回,還能增加生活品質。

 

少了急診室的收入,一開始薪資是明顯倒退的,雖然我在第二個三年末期,開始極力發展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,但技術尚未成熟,而且累積口碑需要時間,所以業務沒有立即銜接上。選擇內視鏡疝氣這個領域,是因為技術門檻高,而且院內沒人做,算是一塊還沒被開發的市場。

 

此外,一般外科手術領域中,內視鏡膽囊切除以及闌尾切除已是常規,內視鏡疝氣修補仍未普及,更進階的內視鏡肝臟手術、胃部手術、胰臟手術只集中在少數專家身上,因此我把內視鏡疝氣手術,視為將一般外科手術全面微創化的關鍵。

 

當時的時空背景還有最詭異的一點就是:內視鏡疝氣手術的健保給付點數明顯少於傳統手術,從事這個領域的一般外科醫師,等於是跟自己的口袋過不去。所幸這一把賭對了,口碑開始累積,微創疝氣手術的病人開始集中,再加上健保點數調整,使得傳統手術等同於內視鏡手術,三年慘澹經營總算連本帶利討回。

 

重新檢視第三個三年末期的我,回歸本業發展,薪資重回高點,而且降低工作時數,增加生活品質。

 

 

人生還在進行中,繼續朝著預設方向前進。

 

重新回到一開始的問題: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?我的生涯規劃是什麼?其實我好像沒有什麼規劃,似乎只是隨波逐流,努力讓自己在逆境中存活下來而已。再一次問我自己,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?薪資就這樣了嗎?其實薪資只有我當初設定目標的一半。

 

研討會結束後,蔡校長問了我一個問題:有沒有辦法大量複製微創手術?單靠我一個人有點難,建立團隊或許是一個方向。

 

第四個三年剛開始,目前進行中的工作:發表學術論文,以及再升一等教職,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其實我也不知道。這樣的方向對嗎?有待時間驗證。

 

 

這次,我可以平靜面對過去的人生。

 

這一個系列的講座,聽了十位講者的親身經歷,再回頭檢視自己,似乎有些事情可以也應該放下了。過去我描述這段人生旅程,內心忿忿不平,文字間充滿怨恨,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對,然而今天的我再一次執筆,卻可以平靜地寫下故事的經過,並且重新認識到,當初我覺得應該得到而得不到的資源,除了時機未到以外,還需要透過一些方法,才有機會可以得到,強求不得。

 

最後,感謝我的夫人邱子軒,總是提供我寶貴的意見,在我身邊支持我,雖然很多時候,在那個當下我沒聽進去,很不好意思。真的謝謝!

 

 
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