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_FB_innovarad_CHChang_MISA_20181014_0077
2018 / 10 / 19

解放被馴化已久的僵化腦袋

 

作者:陽光醫院 張俊鴻 醫師

 

 

01_FB_innovarad_CHChang_MISA_20181014_0077

 

 

自行創業,與集團內創業。

 

其實沒看到富察總編輯本人之前,從校長的書面介紹得知,滿族人從事文化事業,刻板的印象覺得這人大概是嚴謹深沉的學究,不過本人也太年輕帥氣了吧!一開口幽默風趣、熱情洋溢:「海島子民不是農業而是海洋商業」、「自由不怕冒險」、「被馴化統治者好管理」。真覺得自己大腦比較僵化,突然感受到自己也被馴化久了,很多困頓其實是自己限制了自己。

 

 

大家都做一樣的事,我該如何做到頂尖?

 

鄭老師的商業模式很特別,不是直接面對一線的客戶,而是教保險員專精勞保實務,出書並用 Facebook、LINE 粉絲團來聚焦客群。我也思考,在醫療領域中,我的品牌該如何類比轉換呢?

 

不是一級的品牌,又是在二三線的城市,要如何做到頂尖的銷售?王經理示範了如何將普通,甚至不理想的牌,打出精彩的賽局。其實我有在追蹤王經理的 Facebook,之前看到抗日咖啡,只是覺得這人還滿幽默的,在會場中聽到小志講解這中間細膩的操作,才發覺許多的眉角與人情世故。

 

 

轉換跑道的前中後,你該準備與思考的。

 

這段最有印象的是,陳醫師講到和腫瘤科爭辯的過程,醫學過程中,慣於長幼有序、尊師重道,但是看似內斂的醫師,如何秉持專業據理力爭,這也是我自己需學習練習的地方。「花若盛開蝴蝶自來,但是我都這麼開了,怎麼還沒有蝴蝶來?」這個品牌真的有滿足目標群的需求嗎?有讓順利觸及目標群眾嗎?我需要再思索調整自己的品牌。

 

而蘇嘉瑞董事總經理,是神人中的大神,骨科專科醫師到律師,甚至到美國取得律師資格,進入 KPMG。撥出 30% 時間學習,一直固守醫療領域,是順勢而為而非隨波逐流,做跨領域的交集而不是聯集。有學員提問蘇醫師,做這些轉換是因為精準的生涯規劃嗎?他直率的回答,是興趣。

 

其實很多高階 CEO 都興趣廣泛,永保赤子之心,保持對事物的興趣,再從各項興趣中挑選發展性高的跨領域投入,自然有機會得到較大的回報。相反的,如果凡事都興趣缺缺,自然投入跨領域的機會低,成功率就低。而且沒有熱情,自然只能固守,難以提升。

 

 

MISA2018_20181014_5515_CHChang

 

 

人生學習與專業,不精進則退化。

 

舉個例子,如果目前醫療工作中沒有投入,抱以交差了事的應付心態,無法從例行的流程中思索如何優化,專業能力就停滯,甚至退化。《刻意練習》一書中,就提到一個關於醫師的追蹤研究,發現照護品質並沒有隨著資深而提升。

 

但是,凡事只挑有興趣的事做嗎?有時候看似不可口的菜,嘗試後覺得美味,甚至是一開始覺得難吃的菜,後來覺得好吃。在《高績效心智》一書中,用大規模的橫斷統計研究,發覺有成就的專業人士,一開始並非都只挑選有興趣的事情,而是在過程中投入並得到成就感。

 

這在《深度職場力》中,作者卡爾‧紐波特也提醒「追隨熱情是個危險的建議」,他提到賈伯斯年輕時候的熱情是禪修,當時開始販賣電腦零件,只是為了生活費,中間還一度離開去大同農場禪修。作者認為,如果年輕的賈伯斯堅持禪修的熱情,應該是成為禪修大師,後來創業蘋果電腦根本是誤打誤撞。所以,有興趣最好,沒興趣也要努力看看,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人生風景與發展。

 

 
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