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3452
2018 / 10 / 17

這次的活動有什麼不一樣?策展人的心得與觀察。

 

作者:蔡依橙 醫師(《青壯世代的精進、轉職與創業》策展人、新思惟國際創辦人)

 

 

IMAG3452

 

 

圖片跟這篇文章有什麼關係呢?內文會說。

 

這次活動,是結束之後,我的 Facebook 收到最多長訊息的一次。而且多數校友寫來都是好幾段,非常詳細地說明自己為什麼被感動,在哪些地方被觸發,又對那個細節感到最有意思。

 

這些可都是進社會好一陣子,甚至還有創業有成、開業開出自己獨特性、在醫院擔任重要台柱的伙伴!讓這群見過世面、看過大風大浪的人,都能肯定,作為工作團隊也感到很開心。

 

在這些回饋中,有些對活動籌備感到好奇的問題,在此一併整理回覆。

 

 

問:請問校長怎麼找到這些講者的?

 

答:這個問題有幾個層次,我分別回答。如果是說「怎麼找到的」,我把所有講者跟我的關係列出來給各位參考。

 

  • 蔡依橙(這就我自己 XD)
  • 富察延賀(我很喜歡的好幾本書的出版社的總編輯)
  • 鄭正一(新思惟校友)
  • 王堅志(新思惟校友)
  • 林佑彥(新思惟校友)
  • 陳彥朋(新思惟校友)
  • 侯佳君(新思惟校友)
  • 陳偉挺(新思惟校友)
  • 張聰麒(新思惟校友)
  • 蘇嘉瑞(我的一場演講「那個新思惟到底是做什麼的?」,嘉瑞學長特別來聽、提問、認識。)

 

絕大多數都與新思惟課程有關。也就是說,新思惟這五年來,已經成為「有心讓自己進步」以及「已有成績後的進修」很重要的品牌。課程中為他們所提供的個人化建議,以及課後實踐所感受到的價值,都是他們願意接受邀請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 

但我想,「怎麼找到」之外,同學更有興趣的,是到底「怎麼挖掘」出這些有趣主題,並且有效呈現。尤其好幾位講者都是內向低調的人,演講中多次提到,這些獨特的面向,只有新思惟觀察到,他們也將只在新思惟的閉門活動中講。

 

這個或許跟我長期在網路上閱讀,也長期讀書有關,我喜歡也擅長從公開資訊中去讀出一般讀者可能讀不到的東西,如果您也有興趣的話,可以考慮追蹤我的 Facebook部落格,或者從這個 #媒體識讀 的標籤先讀讀看。

 

因為講題是在邀請的時候就要確認的,所以這些題目,都是我用公開資訊思考後,看到脈絡的缺角,所提出的問題。像是:

 

 

另外,組成一個研討會,還有架構跟內在邏輯要設計。也就是說,不是找 5 個灌籃王擺上去就能組一隻籃球隊,明星隊造成的綜效往往不如規劃良好的團隊組合。有了潛在的講者名單後,如何分類、規劃、設定題目,什麼時候該衝擊、什麼時候該溫暖、什麼時候該做結,都是需要經過思考的。

 

細心的朋友也注意到,這次我打第一棒,跟過去常在最後一堂講,並不相同。而我演講的方式和內容,也跟過去不同。這是因為,本次活動的組合,最缺的是第一棒,而第一棒該做的,就是導入、鎮攝與提綱挈領,讓後續的所有講者,更好發揮。

 

 

問:為什麼富察與王堅志的兩段,選擇使用對談的形式,而非演講?

 

答:這次的兩場對談,有很多朋友都說,效果非常好。

 

有這個想法,是因為這些講者我都認識,也都說過話。而在規劃活動的過程中,我發現富察與王堅志,都是他們領域的佼佼者,但讓他們能成功的核心能力,其內在邏輯與「站上台講 20 分鐘精彩演講」,事實上是有抵觸的。

 

為什麼呢?

 

因為 20 分鐘的短演講,是高度精鍊的特殊形式,需要強而有力的主軸,並用各種方式強化。類似「讓我來告訴你」的極致展現。

 

作為重新適應台灣閱讀市場的富察來說,觀察與接軌,才是他的核心強項,管理眾多具有才華的獨立編輯,所需要的更是聆聽與支持。「讓我來告訴你」不是一個太適合的價值。

 

作為一年能賣 200 台車的頂尖業務堅志來說,觀察與接軌,才是他的核心,200 個車主、200 種個性,所需要的也是聆聽與支持。「讓我來告訴你」不是一個太適合的價值。

 

因為我跟這兩位都能聊得很有趣,我覺得把聊天的形式作點修改,應該可以試試看。於是就變成當天的樣子。

 

以結果來說,這個實驗模式似乎還不錯,我們已經決定,日後會多考慮在新思惟校友會「深度對談」系列積極應用,讓每位校友都得到更多。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追蹤訂閱。

 

 

追蹤訂閱

 

 

問:在下午問答時,校長問了陳偉挺醫師一個「你如何對抗虛無主義」的問題,很特別?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呢?

 

答:你發現了!這個問題很有趣,是因為即使我跟偉挺一起擔任簡報工作坊講師那麼多年,我知道他所做過的努力,還是只有冰山一角,在演講現場,聽他說了那些照片的故事,才真正知道其實他累積了很久。

 

但,這些累積在醫院、在同業間,是很容易聽到以下「批評」的。

 

  • 把簡報做好又沒有用,真正重要的是專業啦。
  • 做那個專業又沒有用,薪水不會變多,又不能寫論文。
  • 寫論文又沒有用,impact factor 才多少,又不是 NEJM
  • 寫部落格又沒有用,你以為誰會來看?

 

但偉挺好像充耳不聞一樣的,持續努力專業十年,最後兩年更以論文、簡報、部落格,取得業界好名聲,獲得挖角!

 

事後看當然知道,部落格看來不像網紅一樣流量高,但看的都是同行、業界、獵人頭。簡報雖然沒能立刻賺錢,但累積起來的品牌,讓他的演講被關鍵人士看到。專業雖然薪水不變,但證明他是個樂於團隊合作,讓組織更好的人。論文 impact factor 雖然並不石破天驚,但卻是業界人人會看的主題。

 

事後看當然都知道。但難的是,事前怎麼對抗「虛無主義」的酸言酸語,如何做到充耳不聞,往自己的方向邁進。偉挺當天的回答,認為跟自己的個性與感染科的訓練特質有關。

 

我也想補充一下,事實上,這整個研討會,都是在協助各位對抗虛無主義。虛無主義的酸民不會來參加活動,這個活動也不是為他們設計的。我們為了各位,集結所有曾經努力過的人,說明努力不只能讓你專業起飛,甚至在人生遇到瓶頸的時候,這些努力一樣有用。

 

哪些努力呢?傑出的專業、用心在細節、優秀的傳遞、令人信賴的個人品牌。核心說穿了,就這樣。但知道跟做到,是不一樣的。長期持續做到,造就了這一切的不同。

 

這麼多位不同領域講者的分享,應該能讓大家理解,虛無主義的言論,除了害了說的人自己之外,如果我們受了影響,也可能在不知不覺間,失去很多機會。

 

 

 

問:我對講者們都很有興趣,請問可以提供他們的追蹤方式嗎?

 

答:所有講者的聯繫方式,只要是他們願意公開的,都已經放在講者介紹頁面裡頭,請從下方連結點進去,點選你喜歡的講者名字後,在他們的簡歷頁面最下方,都有連結。

 

 

您也可以試試看,從講者們的公開資訊開始閱讀,把自己當成一個活動的策展人,試著思考,你會怎麼去邀請,設定怎樣的主題,然後,該如何給予協助,使研討會當天,能傳遞你認為重要的訊息。網頁所列出來的這些連結,就是我在規劃活動前,唯一擁有的資訊,當時我甚至連講者履歷都沒有。

 

這樣的鍛鍊,能協助你懂得看出更多「言外之意」,在看似資訊混亂且爆炸的今日世界,擁有不隨波逐流的識讀能力。

 

這樣的識讀能力,有時會從一句話或一張圖開始的。像是這篇文章,為什麼一開始會配這張圖呢?觀察,都是從這種「有很明顯落差,但又沒明說理由」的地方開始。

 

 

IMAG3452

 

 

實際的原因,當然是因為攝影師的圖還在修,可是文章要先出,只好先另外找圖。但這理由不能說明:為什麼是這一張。

 

深一層的原因,則是最近我常搭公車上下班,很喜歡隨手拍。公眾運輸是城市趨勢,但不免造成房車市場的萎縮,呼應堅志在下降產業中,依然成為頂尖業務員的故事。

 

再來,外頭的樹和 UNIQLO 光鮮亮麗,感覺在那邊散步很棒,但人生的軌跡已經決定,安全的車子,舒適的座位,都是現況。即使眼前有個「緊急出口」,卻不該衝動「擊破」,咱們都青壯年了,做事應謀定而後動。那些看似浪漫的,卻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危險,不切實際。

 

如果我們真想去逛逛,當成旅途的一個註腳,也很好,該做的是按「下車鈴」,在最近的站下車,散步過去。短暫的漫遊之後,再拿出手機,請資訊豐富的 Google Maps 告訴我們,怎麼繼續搭車回家。

 

今天的研討會,就是那個資訊豐富的 Google Maps,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的狀況出發,找到適合的路線。

 

 

策展對我的意義

 

對我自己來說,每次規劃一個活動,就像是對自己的又一次考試。考考我自己,這一年的觀察、看法、觀點又成長了多少?我對世界與環境又多認識了多少?對我們這個世代的現況理解與解答建議,又更深了多少?

 

很高興跟大家一樣,一起藉由活動,看到那些屬於這個時代,很深、很不明顯,但卻真正擁有力量的那些特質。很榮幸,讓各位擁有通達歷練的朋友們喜歡。事實上,我自己也很喜歡。

 

以上分享,謝謝大家。(鞠躬)

 

 

新思惟近期活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