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新光醫院 徐英碩 醫師
轉職和創業的念頭隨時會冒出來
以往新思惟辦講座都是人滿為患,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大講堂裡面,欣賞各個講師精彩的表演,不過這次進門才發現,這次參與的人數較少,用的是大講堂隔壁的小房間。雖然講師的分享一樣精彩,但我一直納悶的是,為什麼這次參加的人並不踴躍?
我想,或許是這次講座的主題《青壯世代的精進、轉職和創業》並不熱門,其實人性就是如此,大部分的人都安於現狀。如果有轉職和創業的需求,要嘛就是受到了什麼刺激,要嘛就是已經存一大筆錢,但是覺得賺錢很辛苦,希望以後可以躺著賺。來聽這個講座的人,也非真的聽完了就想要轉職和創業,也就是抱著聽聽看的心情,聽一聽,然後把它放著,以後需要時可以拿出來用。
不過,這種聽一聽、放起來的認知,其實很重要。現在認為怎麼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東西,等到年紀到了,閱歷夠了,還真的就會跑出來。擁有醫學法律金融專業的斜槓人蘇醫師說的好,召喚他不停完成斜槓的,很可能就是那種 35 歲之癢、45 歲之癢,將來可能又有 55 歲之癢,等年紀到了,這種轉職和創業的念頭,可能就會隨時跑出來。
有些人認同,有些人不認同。
就像八旗文化的富察延賀所說,台灣應該要有一個海洋文化的性格,我認為台灣這個海島,完全有當年產生工業革命的英國一樣的條件,能夠做出影響全世界的東西。其實在我學了經濟學後(正確來說是薛兆豐的經濟學),心裡也開始比較認同右翼的想法,並開始發現以前那種懷抱著的左翼理想,其實會好心辦壞事,到現在,我的部落格文章被點閱率最多的,也是在講這個部分。
八旗文化的切入點也是如此,都是找到一個台灣人觀念中無法被補足的部分,就會有一個特定的分眾市場會變成粉絲。當初寫部落格文章的初衷非常清楚,認為台灣人怎麼可以不知道某些重要的、現代經濟學的觀念,怎麼可以還活在媒體和政府創造的美好泡泡裡。但當初寫部落格造成的爭議太大,遭受太多攻擊,讓我突然開始退縮,因為不知道自己做的究竟是不是正確的。
其實這種東西就像史觀,大日本的右翼史觀肯定會被台灣的某些人攻擊,但同時也一定會被很多台灣人認同,這無所謂對錯,我們也不可能討好所有人。就像陳彥朋醫師說的,「大不了不要互動就好了」。把一個專題挖得很深,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和影響力,我們還是可以活得很好,能夠讓很多各種不同意見的人,都可以活得很好,這也是我認為台灣能夠像當年的英國一樣創造出好東西,得天獨厚的重要條件。
無遠弗屆的網路時代,對空作戰。
不管再冷門的東西,只要你願意深耕,更重要的是願意敞開自己,在現代科技,網路無遠弗屆的幫助下,不再需要靠口耳相傳來累積病人。下午幾乎所有的創業者和轉職者,都是靠著自己專業的部落格來累積人氣,更重要的是,不要怕被罵、不要怕被罰錢(笑)。(婷編按:如何利用部落格來打造個人品牌,在《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》工作坊中有更詳細的介紹。)
就連我自己,現在能夠稍微在「睡眠呼吸中止」這個領域站穩腳步,根據我自己的統計,口耳相傳的病人其實只有 1% 到 2% 而已。現代人生活的轉變特別劇烈,台灣人也慢慢從以前的農耕文明,轉變到海洋文明,親戚朋友鄰居的推薦也已經慢慢式微。病人找醫生早已幾乎只用手機來搜尋了。
不過這種對空作戰,對醫生自己的學識和學習要求也更加提高,不然敵人隨便射個散彈槍,一下就墜機了,要有自己的專業真的強到不行的心理準備,面對這種空戰,才會有保護罩跟防彈衣。
從既有專業做多角化學習
如果沒有自己的專業真的強到不行的自信,也許多學一個專業,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。但如蘇醫師說的,你要明白,你要做的是跨專業的橋樑,而不是真的跑去一個你不熟悉的領域,從頭開始,去跟在那個領域已經頂尖的人物競爭。
後來回頭想想,這個講座印象最深刻的,其實還是「靠腰!想要創業、開個診所,竟然要兩千萬!」在現場時忘了問張聰麒院長,是否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,告訴我們有哪些坑可以不要踩,以免白白多花錢?還是現在開業的價碼就是這麼高,我們就掂掂自己的斤兩,能忍則忍,沒有這個家底,就不要有想創業的念頭呢?
近期課程